两会期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作为政协代表,对教育问题的采访问答刷了屏,出了圈。
他的核心观点是这样一段:“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教育焦虑」已经成为全社会家长综合症的时代,这段话引发了共鸣和讨论。但是,如果有家长再仔细了解一下唐校长所掌管的学校,会发现他这番说法不仅无法缓解焦虑,其学校的做法反而会引发更大焦虑。
唐校长火了之后,有记者探访了唐校长管辖的学校,我摘选这样两段探访信息给大家看一下:
记者发现,唐江澎“培养终生运动者”的理念在这里扎实落地。每名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并且根据学生需求,除传统运动课程以外,增设了游泳、击剑、跆拳道、自由搏击、瑜伽、太极等16个运动项目。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核与粒子物理专业的博士正带领高一学生们遨游在神秘的量子世界。学校配备了最新开发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同学们可以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动手实验,尝试用量子低阶算法破解密码,相干、叠加、纠缠等神奇的量子特性深深吸引着这群后浪。
 

看起来,唐校长的学校在分数之外,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真的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引发的焦虑,其实是甚于分数的。
家长表面忧虑的是分数,实际忧虑的是择校。可是不同学校的分数差距固然会引发焦虑,分数焦虑还是可以用勤奋来弥补的。
比如有一位大山里的校长张桂梅,她管理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身处边陲,生源都是当地贫困山区的女生。张校长通过每天天不亮,站在校园里用扩音器喊学生起床复习的方式,让很多贫困生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张校长用最“原始”的方法解决了分数鸿沟。
但是,学校之间资源的鸿沟,击剑、游泳、量子计算机和一个黄土操场的差距,却是多少个扩音器也解决不了的。
所以,看起来家长忧虑的是择校,但是实际上他们忧虑的是——优质校的资源。
无论是眼前学校中更有利于进一步升学的资源,还是日后社会中能用到上的同学资源。
美国纽约时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哈佛等名校在疫情期间,转为线上教学,最受伤害的人是贫困学生群体,因为他们丧失了一个在校园结交社会资源,助力阶层跃升的机会。
尽管国家提倡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家长们的焦虑更严重了。因为素质的鸿沟,是比分数教育鸿沟还难弥补的。考传统文化,看钢琴八级证书的素质教育,对家长来说,比只看分数的语数外难对付的多。
所以要解决家长的焦虑问题,不在于分数,不在于高考,更不在于择校,而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如果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入教育,让更多学校拥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其实家长的焦虑也就自然随之消失了。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之外,一切缓解教育焦虑的办法都是伪办法,一切为家长学生减负的口号也都是伪口号,一切强调学生全身心发展的论调都是纯鸡汤。
高考不是原罪,如果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消失了,才是真正造成原罪。如同头疼的时候砍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