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叫Clubhouse的语音app,因埃隆·马斯克在线开房聊天而一夜火遍全球,相信大家最近也看到不少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但由于该app是邀请制的,其邀请码一码难求,我也是几经周折才拿到了一个,故有机会进去一探究竟。经过一晚上的体验,对该app有一些简单观察和思考,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关于Clubhouse的信息。

下文主要从Clubhouse的走红逻辑、业务机制这两个点去阐述:

走红逻辑

美国目前仍是世界的主流文化引领者,尤其是科技行业受到各国行业媒体的高度关注。Clubhouse通过名人效应受到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造成全网爆红的现象。概括来说,Clubhouse通过社会学人群划分的逻辑来做语音房业务,从上流社会的熟人关系链切入,这群人的互动能产生高价值的内容,从而使各界热烈追捧。

业务机制

【邀请制】

只有受到Clubhouse老用户的邀请才能成为新用户,而且每个新用户有一定的几率能获得0或2个邀请名额,并且平台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而追加邀请名额的授予。关于Clubhouse的邀请制我有以下4点推测:

1.产品初期无法承担大量的用户涌入,服务器承受能力不足导致体验下降;(在昨天的体验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高频掉线和卡顿情况,导致聊天一度难以持续)

2.产品初期大量用户涌入还有另外一个点就是内容质量的把控,在没有健全的内容筛选和推荐机制的前提下,大量的用户进入必然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3.精英圈层传播形成早期高质量的社区氛围,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及内容消费闭环,并带来更多精英圈子的关系链;

4.饥饿营销产生羊群效应,导致在短期内看到大量报道且没能进来一窥端倪的人来说,有极大的好奇心驱动力。

【关系链】

Clubhouse非常强调关系链,在产品内无法直接搜索房间,只能通过搜索人和俱乐部进入房间(即使通过搜索俱乐部也只是通过俱乐部里的某个人而进入房间),即通过人去找房间和话题。首页的房间推荐list也是基于关系链的逻辑,我关注的人他们当前所在的房间。

在房间内则以「在麦位上的人」「在房间内且是演讲者所关注的人」「其他在房间的人」作为模块区分,其中「在房间内且是演讲者所关注的人」也是体现了Clubhouse非常强调关系链,其本意可能在于「我觉得现在讲话的人很厉害,他关注的人应该也不会差」的设计思路。

在个人主页也会有该用户的关系链展示,对外则是让用户绑定Twitter、Instagram这两个社交平台,对内则包括基本的关注和被关注的列表入口,以及该用户是通过哪个老用户邀请来的。在「关注」按钮旁边还有与Instagram类似的用户推荐。

与Instagram类似的用户推荐

【内容生态】

由于现阶段进入的用户大部分还是高知圈层,聊天的话题大到投资、科技、创业、金融、政治等,小到职业发展咨询、读书分享会、闲聊八卦等,话题分门别类算是比较丰富且有干货。

产品侧也是从注册成功开始到搜索都一直在引导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标签,通过内容标签找到相应的人,再通过首页推荐将房间进行分发。

房间没有太限制发言的人数,旁听的用户只要举手,管理员抱上麦即可开麦发言,也不像国内语音房那样强调房主的设定,因此房间里只要有人,即使房主中途离开该房间依然可以继续聊天。每个上来讲话的人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讲完也可以离开,且不断有新的人进来,形成了像流水席一样的分享座谈会现象。

这种内容比较座谈会的感觉,其关键点在于发言者的内容有足够的价值,能激起其他人的参与讨论。与国内中心化秀场语音房逻辑完全不同。

当时还看到明日花绮罗和大槻响两位老师在线参与聊天

结语

Clubhouse的极简化设计符合欧美用户审美和使用习惯。强调语言沟通,仅占用耳朵的注意力,没有视频、公屏弹幕,减少用户的交流负担,是一种多中心化的语音聊天室。其魅力在于你可以近距离的跟一些名流交流、探讨问题,甚至是没有隔阂的闲聊。但问题在于这种氛围(内容)也是建立在这些名流目前对于Clubhouse的好奇,他们有空有兴趣在这里聊天,如果过了这个热乎劲,这种氛围和内容的持续性可能要打个问号。或许也会因为有关系链这个强力的纽带,能将高价值用户绑定在此持续输出内容。

作者:林一   社会毒打见证人/知乎答案收藏专家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349272827